“农牧民工务工时可不可以不刷脸,不打考勤?”
“不可以,考勤是核算工资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上下班的时候必须要刷脸,打考勤,不然无法计算出当月的工资。”
9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社政策直通车》开进闫家新村富田花园的建筑工地,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通辽市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信访接待科科长刘国良以及开发区人社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欣生“面对面”解答农牧民工的疑难愁盼问题,“零距离”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人社政策直通车》节目进建筑工地。包乌兰 摄
《人社政策直通车》是通辽市人社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全市唯一一个政策解读类的电台节目,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政策解读准,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表示,将直通车开进工地是“薪暖农牧民工”主题宣传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可以和农牧民工拉近距离,加强沟通交流,架起人社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直播间进建筑工地之外,通辽市人社局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畅通劳动争议维权渠道、强化执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等举措,深入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推进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牧民工的良好氛围。
工作人员为农牧民工发放宣传手册。包乌兰 摄
“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统一行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农牧民工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劳动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和农牧民工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企业的依法用工意识和农牧民工法治维权意识,进一步织牢合法维权的‘安全网’,做好农牧民工的‘护薪人’。”通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王元嘉说。
今年以来,通辽市扎实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狠抓源头治理,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各有关部门共同发力,推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解决欠薪案件116件,涉及劳动者1321人,解决被拖欠的工资3225.47万元,将2家企业列入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办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案件207件,涉及207人工资378.03万元,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84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6件,联合调解88件,共为532名农牧民工追回工资1844.19万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农牧民工工资案件621件。
农牧民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下一步,通辽市人社局将持续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向广大农牧民工宣传普及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处理欠薪案件,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自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以来,通辽市共计发放宣传手册4510份,现场解答咨询620余人次。
通辽市:“暖薪”直通车开进工地 农牧民工不再“忧薪”,
“农牧民工务工时可不可以不刷脸,不打考勤?”
“不可以,考勤是核算工资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上下班的时候必须要刷脸,打考勤,不然无法计算出当月的工资。”
9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社政策直通车》开进闫家新村富田花园的建筑工地,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通辽市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信访接待科科长刘国良以及开发区人社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欣生“面对面”解答农牧民工的疑难愁盼问题,“零距离”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人社政策直通车》节目进建筑工地。包乌兰 摄
《人社政策直通车》是通辽市人社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全市唯一一个政策解读类的电台节目,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政策解读准,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表示,将直通车开进工地是“薪暖农牧民工”主题宣传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可以和农牧民工拉近距离,加强沟通交流,架起人社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直播间进建筑工地之外,通辽市人社局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畅通劳动争议维权渠道、强化执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等举措,深入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推进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牧民工的良好氛围。
工作人员为农牧民工发放宣传手册。包乌兰 摄
“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统一行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农牧民工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劳动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和农牧民工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企业的依法用工意识和农牧民工法治维权意识,进一步织牢合法维权的‘安全网’,做好农牧民工的‘护薪人’。”通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王元嘉说。
今年以来,通辽市扎实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狠抓源头治理,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各有关部门共同发力,推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解决欠薪案件116件,涉及劳动者1321人,解决被拖欠的工资3225.47万元,将2家企业列入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办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案件207件,涉及207人工资378.03万元,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84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6件,联合调解88件,共为532名农牧民工追回工资1844.19万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农牧民工工资案件621件。
农牧民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下一步,通辽市人社局将持续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向广大农牧民工宣传普及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处理欠薪案件,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自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以来,通辽市共计发放宣传手册4510份,现场解答咨询620余人次。
“农牧民工务工时可不可以不刷脸,不打考勤?”
“不可以,考勤是核算工资的重要依据,所以在上下班的时候必须要刷脸,打考勤,不然无法计算出当月的工资。”
9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社政策直通车》开进闫家新村富田花园的建筑工地,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通辽市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信访接待科科长刘国良以及开发区人社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欣生“面对面”解答农牧民工的疑难愁盼问题,“零距离”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人社政策直通车》节目进建筑工地。包乌兰 摄
《人社政策直通车》是通辽市人社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全市唯一一个政策解读类的电台节目,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政策解读准,通辽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王志华表示,将直通车开进工地是“薪暖农牧民工”主题宣传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可以和农牧民工拉近距离,加强沟通交流,架起人社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直播间进建筑工地之外,通辽市人社局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畅通劳动争议维权渠道、强化执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等举措,深入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推进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牧民工的良好氛围。
工作人员为农牧民工发放宣传手册。包乌兰 摄
“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统一行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农牧民工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劳动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引导企业和农牧民工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企业的依法用工意识和农牧民工法治维权意识,进一步织牢合法维权的‘安全网’,做好农牧民工的‘护薪人’。”通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王元嘉说。
今年以来,通辽市扎实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狠抓源头治理,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各有关部门共同发力,推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解决欠薪案件116件,涉及劳动者1321人,解决被拖欠的工资3225.47万元,将2家企业列入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办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案件207件,涉及207人工资378.03万元,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农牧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84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6件,联合调解88件,共为532名农牧民工追回工资1844.19万元;移送人民法院审理农牧民工工资案件621件。
农牧民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下一步,通辽市人社局将持续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向广大农牧民工宣传普及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处理欠薪案件,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自开展“薪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以来,通辽市共计发放宣传手册4510份,现场解答咨询6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