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文件

部门文件

  •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

    2024-04-08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行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规范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提升评价质效。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4年4月7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构建服务产业、促进就业、衔接培训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2〕5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9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人社部发〔2022〕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指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公布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的活动,是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是指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征集、遴选、评估、备案并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公布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评价监管部门,是指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第五条 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要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认定结果要经得起市场检验、为社会广泛认可。第六条 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应当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中第三、四、五、六大类中的技能类职业(工种),确定认定职业(工种)、等级,不得擅造职业(工种)名称、擅加职业技能等级。 第二章 备案管理第七条 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负责全区评价机构宏观管理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制定,发布评价机构目录,指导盟市评价监管部门对本盟市的评价机构合理布局和备案服务等工作,受理中央驻自治区单位、自治区直属单位、自治区级行业组织备案申请,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的评价机构服务工作。第八条 盟市评价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申报单位的征集、遴选、评估、上报、监管、技术支持等工作。第九条 申报设立评价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在自治区境内依法登记的独立法人,具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社会信用良好,无违法违规、失信等不良行为记录;(二)有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专门机构、与认定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专家团队及相应的场地、设备设施(含视频监控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安全环保等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要求;(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人才评价为营利目的,能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四)具有完善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质量管控措施,自愿接受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五)申报设立评价机构,还需满足以下条件:1.用人单位(1)在拟开展认定的职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拟开展认定的职业 (工种) 在本企业从业人员较多,且与本企业主营业务相关;(2)建立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评价与待遇相挂钩的长效机制。2.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具备人才培养、培训或评价服务职能的各类独立法人主体(含企业、院校、民办非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的社会团体等);(2)在拟开展认定的职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所申报职业(工种)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培训或评价经验。第十条 申报设立评价机构的禁止性规定(一)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未与政府部门脱钩的社会团体)不能申报。(二)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能申报:1.申请机构及法定代表人在培训评价领域有违法违规及失信行为;2.社会团体、民营非企业等3年内民政部门年审不合格;3.社会团体、民营非企业在民政部门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内;4.企业3年内在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企业经营异常目录内;5.机构在人才评价领域有不良记录。第十一条 评价机构备案流程为:(一)备案申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申报单位向相应评价监管部门提出备案申请,评价监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二)评估受理备案的评价监管部门组织专家通过听取报告、资料审核、技术抽查、现场查看、访谈咨询、质询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估。(三)审核公示各地评价监管部门遴选拟定备案单位,履行公示程序。公示无异议后,报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四)备案公布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实际,统筹确定评价机构及其认定的职业(工种)、等级并赋码,备案结果通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公布。备案公布原则上每年进行两次,分别于每年4月和10月各进行一次。第十二条 盟市级评价机构在本盟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治区级评价机构在盟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须向盟市监管部门申请站点备案,通过后方可开展。第十三条 评价机构基础信息(含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等)发生变更时,需及时向相应的评价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更新备案公示信息。第十四条 评价机构原则上在备案有效期内不得变更认定职业(工种)、等级。确需变更的,需向相应的评价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评价监管部门按规定进行评估,通过名单报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予以变更。第十五条 评价机构备案有效期为3年。到期需要延续有效期的,应于有效期满3个月内,向相应的评价监管部门提交续期备案申请,评价监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的,按要求继续开展工作;评估不合格的,按规定整治整改或终止备案。全国性用人单位和全国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的分支机构备案有效期按照对应全国性用人单位和全国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备案有效期确定。第十六条 续期备案评估合格但存在部分职业未开展认定的,续期备案时,评价监管部门可以取消相应的职业。第十七条 评价机构自愿终止认定工作的,应向所属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第十八条 终止备案的评价机构,须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资料存档、证书核发、证书数据上传与维护等后续工作。由于保管不善造成资料、数据缺失或泄露的,由评价机构承担主体责任。 第三章 认定实施第十九条 评价机构按照“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原则承担主体责任,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要提高质量意识,确保评价质量,维护证书权威。第二十条 职业技能等级一般分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 和高级技师(一级) 五个级别。开展自主评价的用人单位,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一般按五个技能等级开展评价。 第二十一条 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应以国家职业标准和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的评价规范为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颁布;评价规范由用人单位依据现行《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制定。第二十二条 评价机构须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务管理、质量管理、题(卷)库管理、证书管理和收费标准等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示公开。第二十三条 评价机构须与属地评价监管部门签署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诚信承诺书,并按要求组织考务。第二十四条 评价机构应按照命题技术规程做好题(卷)库建设,并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场次及时补充、更新试题资源。第二十五条 评价机构须建立健全考评人员队伍,制定考评人员管理办法,规范考评流程,加强考评纪律,保障考评工作质量。考评人员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承诺制、回避制、轮换制等工作要求。第二十六条 评价机构须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督导员队伍,制定内部质量督导员管理办法。在认定实施过程中,进行内部质量督导,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公正公平,维护证书权威性。内部质量督导员应持证上岗,独立、有效开展工作,不得兼任同场次监考、考评等其他工作。第二十七条 评价机构应当完善考核评价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确保评价工作质量。第二十八条 对经考试考核评审合格人员,评价机构可认定其职业技能等级,颁发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遵循全国统一编码规则和参考样式。评价机构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参考样式要求,制作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十九条 评价机构应做好证书数据的核验、保存、上传和管理,对证书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时效性、安全性等负主体责任。第三十条 评价机构应加强档案管理。妥善保管评价工作全过程资料,纸质材料保管不少于3年,电子材料保管不少于5年,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可追溯、可倒查。 第四章 服务和监管第三十一条 各级评价监管部门依托内蒙古技能人才评价监管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向评价机构提供从制定计划到证书管理全过程服务,同时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业务受理和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第三十二条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活动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评价监管部门对本地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负有监管职责,应积极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体系。第三十三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应利用技能人才评价监管服务平台,明确认定过程各环节监管要求,加强过程监管,确保认定工作质量。第三十四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要指导评价机构按要求做好题(卷)库建设,加强题(卷)库审核,对题(卷)库不符合要求的,责令评价机构停止认定工作,限期整改。第三十五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可探索建立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考评人员信息库,加强统筹管理。信息库建好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原则上不得使用库外考评人员进行考评。各地评价监管部门要明确考评人员申报条件、培训要求及证卡编码规则,指导评价机构做好考评人员培训。自治区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考评人员培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注册地管理,并按照备案站点纳入属地考评人员信息库管理。第三十六条 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负责全区外部质量督导员培训及考核发证工作。各地评价监管部门遴选符合条件的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的统一样式和编码规则颁发《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督导员》(外督)证卡;各地评价监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外部质量督导员的派遣和日常管理工作。第三十七条 质量督导员实行委派制,委派机构从取得《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督导员》证卡的人员中随机抽调派遣。第三十八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应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评价机构的认定活动进行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日常督导可通过现场督导、数据比对、远程监控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督导应当明确督导事项,成立督导小组,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工作。督导小组原则上由3名以上质量督导员组成。第三十九条 各级评价监管部门应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纳入诚信建设工程信用评价领域,依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机构分类定级,实施差异化监管。第四十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负责本地区证书数据管理,接收属地评价机构生成的证书数据,归集后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在规定时限内上报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并根据自治区评价监管部门反馈的证书数据问题,及时通知评价机构并指导其按要求处理,同时做好证书数据上网问题的沟通解释工作。第四十一条 各地评价监管部门应明确评价机构存档资料内容及要求,指导评价机构做好资料存档,确保认定过程“可追溯、可倒查”。第四十二条 鼓励参评人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参与评价机构监督,利用来信来访、互联网、举报电话、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举报评价机构违纪违规行为。对于发现和举报的问题,评价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调查核实处理。 第五章 违纪违规认定与处理第四十三条 各级评价监管部门按照备案权限(包括站点备案)对属地评价机构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必要时可对属地评价机构工作人员、参评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评价机构对本机构参评人员、工作人员在认定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第四十四条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过程中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应取消认定结果、宣布证书作废、撤销上传证书数据,追回相应补贴资金。第四十五条 评价机构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或终止备案的处理。第四十六条 评价机构或评价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相关人员和机构拟作出的处理决定及相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被处理人或机构依法依规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第四十七条 对参评人员、工作人员和评价机构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的,由评价机构或评价监管部门以书面形式送达相关机构、人员,或以适当形式进行公告。第四十八条 对处理决定存在异议的个人或评价机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五个工作日或公告之日起三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评价机构或评价监管部门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经复核后,评价机构或评价监管部门作出复核决定。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级评价监管部门提出申诉。第四十九条 评价机构和评价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违纪违规行为处理档案,记录、保存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决定等。 第六章 附则第五十条 自治区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

    2024-02-04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盟市委组织部,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和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自治区各直属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现将《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2024年1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更好地服务自治区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面增强公共服务本领为重点,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突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强化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坚持政治统领、服务大局,坚持分类分级、全员覆盖,坚持精准效能、按需施训,坚持依法治教、从严管理,增强培训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事业单位人才高质量成长,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第三条 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最突出的位置,教育引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培训内容体系,重点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管理人员培训,注重提高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注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工勤技能人员培训,注重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特别是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以及基层一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第四条 全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培训,适用本实施细则。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培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 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协调服务、信息化建设等综合工作。盟市、旗县(市、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规划制定、推进公共科目培训以及学时认定审核与监督等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计划制定、开展培训、学时认定登记等工作,并负责指导协调本行业本系统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各类培训并按规定做好学时认定登记等工作。第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专项培训,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特点,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第七条 事业单位培训对象为在编在册在岗(含总量控制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每年度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或者12天,其中公共科目培训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培训不少于60学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的内容和岗位聘用、等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档次,不得给予嘉奖以上奖励,不得晋升岗位等级。第八条 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培训综合管理平台”),面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等提供培训政策发布与咨询、培训备案、学时登记管理、证书管理、数据统计、培训过程监管等工作,实现学习、监管、服务网络一体化。第二章 岗前培训第九条 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适应单位和岗位工作的能力。对新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岗前培训。第十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括应当普遍掌握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知识、行为规范、纪律要求、廉政警示、安全生产、国防教育等。专业科目包括所聘或者拟聘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第十一条 岗前公共科目培训由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编制计划,统一组织或者委托专门培训机构组织,或者授权主管部门、事业单位按规定组织,一般采取脱产培训方式进行。岗前专业科目培训由主管部门或者事业单位组织,一般采取脱产培训、网络培训、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第十二条 岗前培训一般在工作人员聘用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最长不超过12个月,累计时间不少于40学时或者5天。第三章 在岗培训第十三条 正常在岗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在岗培训,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职业道德、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第十四条 管理人员在岗培训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参照本实施细则第十条执行,专业科目包括所聘岗位需要更新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管理实务,包括公共管理、财务、资产、人事、外事、安全、保密、信息化等。第十五条 管理人员在岗培训由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或者委托专门培训机构组织,专业科目培训也可授权事业单位按规定组织。公共科目培训一般采取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专业科目培训一般采取脱产培训、网络培训、集体学习等方式进行。第十六条 管理人员在一个聘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20学时或者3天的公共科目脱产培训。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在岗培训分别按照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规定执行,注重加强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爱国奉献精神以及职业职称方面培训,满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实际需求,提升培训工作实效。第四章 转岗培训 第十八条 对岗位类型发生变化或者岗位职责任务发生较大变化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进行转岗培训,以提高适应新岗位职责任务的能力。第十九条 岗位类型发生变化的,转岗培训内容根据其拟聘或者所聘岗位类型,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三条执行。岗位类型不变但岗位职责任务发生较大变化的,转岗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二十条 转岗培训的方式由事业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自主确定。第二十一条 转岗培训一般应当在岗位类型或者岗位职责任务发生变化前完成,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在发生变化后3个月内完成,累计时间不少于40学时或者5天。第五章 专项培训第二十二条 对参加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行动等特定任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进行专项培训,以适应完成特定任务的要求。第二十三条 专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由任务组织方根据该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取团队集训等办法进行。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参加专项培训的,其培训时间可计入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岗前培训累计时间中。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经费按照规定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经费的管理,厉行节约,勤俭办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培训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第二十六条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训收费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发改费字〔2018〕1399号)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收费标准按照每课时45分钟的课程核定:远程教育培训,不超过4元/人·课时;理论课程培训,不超过6元/人·课时;实用技能培训,不超过8元/人·课时;专家授课培训,不超过10元/人·课时。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师资要求、人员素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情况,重点联系一批专业培训机构承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任务。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应当根据内容要求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行动学习等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络培训制度,建立课程评审制度,建设优质师资库、精品课程库,提高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九条 健全组织调训制度,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和防止多头调训、重复培训、长期不训等问题。探索“错峰”调训和分段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第三十条 坚持“需求为本、统筹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事业单位培训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区内外结合、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研发适应自治区实际的课程资源,实现全区优质师资的科学配置与资源共享。通过集中建库、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等方式建立自治区级师资库,每年适时更新师资库。师资将从自治区乃至全国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级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中遴选。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第三十一条 从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授课人员,必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严守纪律、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不得传播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中央决定的错误观点。培训组织方要对师资人选和培训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要求的师资将清退出库。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当年度培训学时,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要求的,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迟12个月完成补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或者处分。参加培训期间违反培训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或者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获取培训经历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细则和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加强培训组织和管理。培训工作应当注重培训实效,不得层层委托,不得走过场。积极营造良性培训环境,充分尊重事业单位的自主选择权,不得强行或变相指定培训机构,严禁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对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时间和考试考核结果等情况,由所在单位在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认定、登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脱产培训情况应当记入年度考核登记表,参加2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情况应当记入干部任免审批表。第三十五条 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单位通过“培训综合管理平台”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当线上培训学时与线下培训学时累计达到规定学时,“培训综合管理平台”将自动生成培训合格证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转正定级、转岗聘用、等级晋升、考核奖励等业务,须提供“培训综合管理平台”生成的培训合格证书。上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开展培训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制止和纠正违反本细则的行为。第三十六条 建立学风督查长效机制,对培训机构、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培训活动中存在涉嫌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培训机构以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虚假培训学时等,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受理部门应对投诉举报线索及时调查、核实、办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按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七章  学时认定第三十七条 发挥继续教育基地作用,组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活动等,经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按规定折算培训学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岗前、在岗、转岗、专项培训视同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学时。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学时认定,按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认定,其中,公共科目培训学时由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专业科目培训学时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认定后,由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定。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培训学时进行互认::(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线下培训,按每天8学时、每半天4学时的标准认定培训学时。报到当天未开展培训的,不认定培训学时。(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政府或者行业组织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结题当年可视同完成当年度专业科目培训学时。(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当年度通过一门学习课程或考核的,可视同完成当年度专业科目培训学时。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当年度通过一门考试课程的,可以视同完成当年度专业科目培训学时。(四)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试考核合格的,可以视同完成当年度专业科目培训学时。(五)按规定经批准离岗创办企业的,离岗期间考核合格的,视为完成离岗期间所有年度培训学时。新进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参加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的,视为完成当年度培训学时。(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截至当年12月31日),病休、孕产假超过3个月以上的,因身体残疾等原因导致不能按期培训的,可以视情况认定。第四十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组织或授权专业机构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凭相关证明认定培训学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相关业绩证明材料,不得重复申请认定继续教育培训学时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线下培训学时。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行业主管部门依国家规定组织的专业科目培训取得的学时,参加自治区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确定的网络培训机构专业科目线上培训取得的学时,均认定为专业科目培训学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时,按规定权限经相关部门和单位认定后可计算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学时;参加自治区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确定的网络培训机构线上培训取得的学时,经“培训综合管理平台”认定后可以计算为继续教育培训学时。第八章 结果运用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考核一般由培训主办单位或者培训机构实施,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新聘用的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岗前培训的,一般应当推迟转正定级时间,直至完成岗前培训。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在岗培训的,聘期结束后不得续签聘用合同,不得晋升岗位等级。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转岗培训的,一般不得转岗聘用;已经转岗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岗位变动备案手续。第四十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培训任务的,不得申报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等级考试、考核。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机关参公工勤人员的培训,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财政厅关于印发...

    2023-07-17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工作,建立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9〕9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抓好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强化风险防控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75号)及相关规定,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公布举报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扩大政策知晓面,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2023年7月14日   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举报就业补助资金违法违规问题,保障资金安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9〕9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抓好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强化风险防控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75号)及相关规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欺诈骗取、套取就业补助资金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线索,经查证属实、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给予奖励。    第三条  举报奖励由查处举报事项的旗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举报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的,由负责查处的相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就涉及本区域就业补助资金违法违规问题的举报查实部分进行奖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补助资金监督工作的机构具体承办举报奖励工作。    第四条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举报奖励所需资金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业务经费解决。举报奖励资金的发放管理接受同级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纳入奖励范围的举报事项:       (一)骗取、套取就业补助资金;    (二)重复享受、超期享受就业补助资金;    (三)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就业补助资金;    (四)其他就业补助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  举报事项存在以下情形的,不纳入奖励范围:    (一)无明确举报对象或经查证无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举报已受理或已办结,原处理程序及结论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客观事实的;    (三)依法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定途径判决裁定或已进入上述程序的;    (四)举报事项的主要事实、证据事先已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纪检监察、审计、公安部门掌握的;    (五)不属于本办法规定举报奖励事项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举报行为。    第七条  奖励对象原则上应为实名举报者。匿名举报并希望获得奖励的,应主动提供能够辨认其身份的信息及有效联系方式,未提供的视为主动放弃奖励。    第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举报线索后,应当根据职责范围确定举报查处主体:    (一)属于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责范围的,由本级负责查处;    (二)属于下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责范围的,可转交下级查处,并对查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涉及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的,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直接查处;    (三)属于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责范围且涉及其他地区的,应会同相关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查处。第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根据举报事项查证情况,对违法违规事实与举报事项的一致性进行认定,作为奖励依据。第十条  举报人可通过来访、信函、电话、传真、网络等形式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旗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和通讯地址。各级就业经办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公布举报电话等信息,方便举报人举报。第十一条  举报人和举报事项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给予奖励:    (一)举报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举报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奖励范围;(三)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并结案。        第十二条  同一事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对第一举报人进行奖励(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举报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的,按一个举报人奖励额度进行奖励,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第十三条  举报奖励标准根据查证属实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就业补助资金损失金额给予适当奖励。具体奖励标准为:(一)查实金额在2万元以下(含2万元),奖励200元;(二)查实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按照1%的比例进行计算,最高不超过2万元;(三)对同一举报事项分别查处奖励的,奖金合计数额不得超过2万元;(四)对举报事项查证为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资金损失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违规行为性质、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等因素,给予200-2000元的奖励。    第十四条  查处举报事项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举报事项办结后10个工作日内与举报人联系,并以现场、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举报人送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通知书》。举报人应当自接到《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通知书(回执)》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奖金。不能现场领取的,应当提供合法、可靠的奖金发放途径。    奖金通过举报人的社会保障卡或者其选择的本人其他银行卡发放。举报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办理领取奖金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奖金。     第十五条  建立举报奖励审核制度,明确发放流程,建立奖励台账,加强奖励资金发放管理。具体审核程序为:(一)奖励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补助资金监督机构将举报案件办结后,符合奖励条件的填写《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申请表》,并附案件相关材料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务机构审批;    (二)审核审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务机构对奖励申请进行审核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补助资金监督机构将符合规定的申请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管就业补助资金监督的领导审批,奖金数额较大的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领导审批;    (三)奖金发放。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补助资金监督机构据此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举报人领取奖金时,应填写领款凭证,提供身份信息并签名;    (四)奖励台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补助资金监督机构建立奖励台账,留存申请材料、奖励发放材料。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为举报人保密,不得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举报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依法承担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在举报奖励工作中存在下列情形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或者教唆、伙同他人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励资金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故意泄露线索套取奖励资金的;    (三)泄露举报人相关信息,导致举报人利益受到损害,或帮助被举报对象转移、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贪污、挪用、截留奖励资金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依据职能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通知书》2.《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通知书 (回执)》          3.《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申请表》          4.《内蒙古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监督举报奖励领取凭证》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评审条...

    2023-07-05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体育局(教体局、文体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体旅游广电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                                                      2023年7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体育总局关于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7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体育人才,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全区从事体育项目训练和指导工作,培养、训练运动员和指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评价首位,对违法、失信和学术不端人员在评审中实施一票否决,激励体育教练员提高职业道德操守。切实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注重考察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第四条 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名称为:初级教练员、中级教练员、高级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其中国家级教练员为正高级,高级教练员为副高级,中级教练员为中级,初级教练员为初级。    体育教练员专业人员职称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     调整后的教练员职称与原体育教练员职称的对应关系是:原三级、二级教练对应初级教练员;原一级教练对应中级教练员。原高级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职称名称不变。取得初级教练员职称的时间,自取得原三级、二级教练职称算起。   第五条  体育教练员专业人员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   第六条 申报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的人员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具备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积极为自治区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七条  任现职以来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第八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一)申报国家级教练员职称须具备的条件:取得高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五年。   (二)申报高级教练员职称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五年。 2.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两年。  (三)申报中级教练员职称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高等学校专科学历,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五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四年。   3.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初级教练职称后,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两年。   4.具备博士学位。 (四)申报初级教练员职称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体育训练教学或全民健身指导工作满一年。   2.具备硕士学位。   第九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  国家级教练员 (一)专业理论水平系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和知识,全面掌握体育项目训练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本项目训练竞赛、健身指导等有深入的研究,任现职以来至少有两项公开发表的体育训练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二)工作能力具备培养、指导高级及以下教练员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成果1.竞技体育教练员(1)自治区优秀运动队(含二线队伍,下同)教练员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成绩之一:①一次奥运会前三名;②两次奥运会前八名;③三人三次以上获得世界、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2)各级各类体校累计训练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至上级训练组织二十名以上,其中有五人进入国家队(无国家队项目须有五人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或亚洲最高水平比赛),取得下列成绩之一:①两次奥运会前三名;②三次奥运会前八名;③三人三次以上获得世界、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2.群众体育教练员取得相应项目国家级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或一级/高级技师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评审前五年每年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工作满150个小时,五年累计参与自治区级以上相应项目群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组织工作十次以上,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训练组织相应项目教练员,所训练人员60%及以上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以上最高水平比赛; (2)训练两年以上的人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人员输送后四年内在全国运动会群众体育比赛项目中获得三次及以上冠军或一等奖。第十二条 高级教练员(一)专业理论水平 较系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项目训练的前沿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本项目训练竞赛、健身指导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任现职以来至少有一项体育训练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二)工作能力具备培养、指导初、中级教练员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条件 1.竞技体育教练员 (1)自治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①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前八名;②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前三名;③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破全国纪录;④ 三人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前三名;⑤三人达运动健将并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前八名;⑥集体项目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前三名或两次以上获得前六名,其中三大球全国联赛达到甲级队水平或全运会进入决赛;⑦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两人以上并参加世界比赛获前八名,亚洲比赛获前三名;   (2)各类体校教练员累计训练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至上一级训练组织九名以上,同时取得下列成绩之一:    ①输送后入选国家队参加洲际、国际比赛;②输送后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破全国纪录;③输送后三人达运动健将;④输送后三人获得全国青年比赛前三名;⑤旗县体校参加全区比赛五人次获冠军或一人次破全区纪录;⑥全国相应年龄层次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冠军或破全国同级比赛纪录;⑦旗县体校所训练运动员在自治区相应年龄层次比赛中获冠军或两人获前三名或参加盟市级比赛五人次获冠军;⑧集体项目在全国相应年龄层次比赛中获前六名,三大球进入前十二名;⑨旗县体校集体项目在自治区级相应年龄层次比赛中代表盟市参加比赛获两次冠军,三大球获前三名,盟市级代表队参加全区比赛获两次冠军。2.群众体育教练员取得相应项目一级以上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或二级/技师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评审前五年每年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工作满150小时,五年累计参与盟市级以上相应项目群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组织工作十次以上,并取得下列业绩之一: (1)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单人项目四人次以上、集体球类和团体项目两次以上获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群众体育项目前三名; (2)担任训练组织相应项目运动队教练员,所带运动员60%以上连续三年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最高水平比赛三次以上。第十三条 中级教练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应了解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熟悉体育项目训练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本项目训练竞赛、健身指导等有一定研究。 (二)工作能力具备培养、指导初级教练员的能力。(三)工作业绩与成果1.竞技体育教练员 (1)自治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取得以下比赛成绩之一:①取得全运会录取名次或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前六名;②集体项目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至少两次;③全国青年比赛前三名;④一人达运动健将或三人达一级运动员。 (2)各类体校教练员累计训练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至上一级训练组织四名以上并取得下列成绩之一:①全国相应年龄层次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②全国比赛前三名;③旗县体校在全区运动会中获冠军;④越级输送到优秀运动队一名运动员,并在全区运动会获冠军;⑤集体项目在全区相应年龄层次最高水平比赛中获得前三名。2.群众体育教练员取得相应项目二级以上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或三级/高级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评审前两年每年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工作满150小时,五年累计参与旗县级以上相应项目群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组织工作十次以上,同时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1)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人员输送后四年内单人项目两人次以上,或集体球类、团体项目一次以上获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群众体育项目前三名; (2)担任训练组织相应项目运动队教练员,所带运动员60%以上连续三年参加盟市级以上最高水平比赛三次以上。第十四条 初级教练员(一)竞技体育教练员 1.应基本了解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了解体育项目训练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合理制定、实施训练计划,较熟练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具备完成本项目基础性训练任务的实际能力。 3.熟悉本项目竞赛规程、规则,具备基本的参赛组织管理和临场指挥能力。                                                                                                                                                                                           (二)群众体育教练员 1.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 2.较熟练运用相应项目的训练教学方法、手段。 3.熟悉本项目竞赛规程、规则。4.取得相应项目三级以上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或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评审前一年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工作满150小时。  第十五条 破格申报条件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体育教练员,不受学历、任职年限的限制,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所依据的成绩不得重复破格使用。 群众体育教练员不实行破格。   (一)国家级教练员破格条件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主管教练,可直接申报国家级教练;2.获得过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退役后担任国家队教练员,主管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前三名,可直接申报国家级教练。(二)高级教练员破格条件   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同时获得奥运会录取名次、世界锦标赛前三名、全运会冠军的主管教练,可直接申报高级教练;  2.获得过奥运会冠军或取得三届亚运会、全运会冠军的退役运动员,可直接申报高级教练。  (三)中级教练员破格条件 从事体育训练教学工作满一年且年度考核合格,曾取得奥运会录取名次或取得亚运会、全运会前三名(集体球类项目前六名)的退役运动员,可直接破格申报中级教练。 第十六条  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教练员,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第十七条 担任助理教练或非主力队员取得的成绩,原则上不作为破格晋升成绩条件依据。   第四章  附  则第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代表性成果等均应与体育教练员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代表性成果包括执教总结、体育器械装备发明专利、运动防护案例等,不搞简单量化。第十九条  本标准中规定的比赛成绩,一般指任教练员以来的累计成绩,适用于评价主管训练教学工作的教练员。主管教练应根据其在开展训练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贡献大小等因素认定。同一时期内,原则上一支运动队或一名运动员认定一名主管教练,辅助教练的比赛成绩按其主管教练取得成绩的70%核定。体能教练的比赛成绩按辅助教练计算,如同时带训多支运动队,只计算其中一支运动队的比赛成绩。认定体能教练训练运动员取得的比赛成绩,以训练一年以上,或训练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为时间界限。集体球类项目、团体项目同一比赛中两人以上获得同一名次,按取得一次有效比赛成绩计算。第二十条  群众体育教练员的认定,以其所在训练组织聘书为准。群众体育教练员参与群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组织工作次数、规模,以及带队参加比赛人数、次数的认定,以主办单位或其所在训练组织每年度提交给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的秩序册等资料为准;同地点、同时间举办的完整比赛(活动)以及参与的组织工作认定为一次;不同地点举办的同系列分站赛事(活动),每站比赛(活动)认定为一次。第二十一条  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工作时间以其服务的组织出具的聘书或证明为准。第二十二条  自由职业者,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竞技体育教练员工作的,业绩条件可参照各类体校教练员标准执行。第二十三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二)“年”均为周年。(三)“成绩”以申报人员提供的有关部门印发的认证文件或证书为依据,或者提供所在单位或旗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四)比赛指体育总局或自治区级体育部门认定的比赛。世界最高水平比赛一般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总决赛)等;亚洲最高水平比赛一般指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总决赛)等;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一般指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总决赛)、球类全国顶级联赛等。以其他名称组织的单项最高水平比赛经体育总局认定可作为世界、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自治区级最高水平比赛一般指全区运动会、全区锦标赛,以及经自治区体育局认定的以其他名称组织的单项最高水平比赛。全国高水平群众比赛活动指由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或与地方(相关单位)共同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中心、全国性各单项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群众赛事活动;自治区级群众比赛活动:指由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体育总会、自治区行业协会主办或与盟市、相关单位共同主办,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主办的自治区级群众赛事活动。第二十四条 本评审条件要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指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我国境内出版的具有ISSN刊号和CN刊号的正式学术期刊。著作是指具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和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CIP数据能在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官网上查询的,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研究性合法书籍(包括专著、译著、教材等),不包括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出版的论文集、讲话集、报告集等。 第二十五条  申报人员存在伪造、变造证件、证明等申报材料情形的,或有其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对已通过评审的人员,取消其职称,由发证机关收回其职称证书,并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得申报相应职称评审。第二十六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七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细则(修订)》(内人发〔2002〕123号)同时废止。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

    2023-07-04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等文件精神,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我区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中在职在岗的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的理论研究、设计、制作、研发、技术指导和技艺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切实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推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理论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作业绩综合评价制度,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标志性成果转化应用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第四条 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名称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员。其中,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为高级职称,工艺美术师为中级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员为初级职称。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十二级,技术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第五条 打通高技能人才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工艺美术专业技术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参加本专业职称评审。第六条 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第七条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持续参加行业组织开展的工艺美术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等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行业认可。第八条 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第九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一)申报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一般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满5年。(二)申报高级工艺美术师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取得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满2年;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专科学历,取得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满5年。(三)申报工艺美术师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2年;3.具备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4年;4.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满5年;5.从事工艺美术工作满15年。(四)申报助理工艺美术师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2.大学本科毕业,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1年以上;3.大学专科毕业,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年以上;4.中专毕业,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4年以上;5.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10年以上;6.中专(不含)以下学历,取得工艺美术员职称后,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满5年或取得工艺美术员职称后,在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或高级工艺美术师工作室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且独立完成至少3件(套)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    (五)申报工艺美术员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专科毕业,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1年以上;2.中专毕业,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年以上;3.在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高级工艺美术师工作室从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经考察合格;4.专职从事工艺美术工作5年以上。(六)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具备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职称评审。第十条 副高级职称以上破格申报条件按照申报评审年度国家、自治区职称评审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二条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二)工作能力1.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发掘、传承、保护、管理、研究、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工作,业绩突出,能够独立主持相关重大项目,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2.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工艺美术设计、制作、自主创新、教学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3.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能够有效指导高级工艺美术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员需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完成本专业领域重大项目,能够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取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创作的作品至少2件被用于重要国事活动或国际大型活动、赛事等场合;被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专业艺术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不少于2件;2.作为第一撰写人或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出版的书籍上发表至少5篇专业性学术论文、专业性研究报告、专业技艺创作总结报告等,其中至少1篇论文或报告达到专业领域国内领先水平;3.作为第一起草人,主持编写完成至少1项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或至少2项团体或地方(省级)标准;组织恢复传承并发展濒临失传传统技艺至少1项;4.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奖励证书为准)或作品获得中央国家机关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中,工艺美术类全国一等奖5项或经自治区(省、部)级工艺美术类评比一等奖8项或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5.作品或项目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家级工艺美术类专业展览或竞赛,获金奖(一等奖)2项或银奖(二等奖)4项或参加自治区(省、部)级专业展获金奖(一等奖)5项或银奖(二等奖)8项;6.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或2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重点设计项目或2项超大型设计项目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2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须提供正式立项证书、正式验收证明);7.主编并公开出版1部高等院校本专业教材或行业培训教材、或公开出版具有显著学术价值的专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应占专著工作量的70%以上)或公开出版工艺美术作品集1部,包含独立创作工艺美术类设计或制作作品30件(套)以上,其中至少15件作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主持获得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具有较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实用新型专利3项以上或外观设计专利5项以上。第十三条 高级工艺美术师(一)专业理论水平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二)工作能力1.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发掘、传承、保护、管理、教学研究、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工作,业绩突出,能够独立主持相关重大项目,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2.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工艺美术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员须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取得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创作的作品至少1件被用于重要国事活动,赛事等场合或被国家级或自治区(省、部)级专业艺术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不少于1件;2.作为第一撰稿人或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出版的书籍上发表至少2篇专业性学术论文、专业性研究报告、专业技艺创作总结报告等,至少1篇论文或报告达到专业领域国内先进水平;3.作为主要参编者,参与完成至少1项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或至少2项团体或地方(省级)技术标准;参与组织恢复传承并发展濒临失传传统技艺至少1项;4.获自治区(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奖励证书为准)或作品获中央国家机关保留目录中的评比达标表彰工艺美术类全国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或经省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省市级工艺美术类一等奖3项或二等奖5项以上;5.作品或项目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家级展览或竞赛,获金奖(一等奖)1项或银奖(二等奖)2项或参加自治区(省、部)级专业展获得金奖(一等奖)2项或银奖(二等奖)4项;6.主要参与完成1项省部级攻关项目或参与省部级大型科研项目(课题)且课题已通过鉴定或准予结题(须提供正式立项证书、正式验收证明);7.作为主要成员(副主编以上),公开出版1部本专业教材或行业培训教材、或公开出版具有显著学术价值的专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完成5万字以上)或公开出版工艺美术作品集1部,包含独立创作工艺美术类设计或制作作品10件(套)以上,其中至少5件作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获得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具有较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上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上。第十四条 工艺美术师(一)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了解本专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创新能力、较高水平代表作。(二)工作能力1.具有一定的工艺美术研究能力,能独立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2.具有指导、审核助理工艺美术师学习、工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与成果具有独立承担较复杂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且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后,业绩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至少1件作品被用于省级大型活动、赛事等场合或至少1件作品被盟市(厅)级以上专业艺术馆、博物馆收藏;2.作为第一撰稿人或独立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公开发行的期刊、出版的书籍上发表至少1篇高水平、专业性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创作总结报告等;3.获盟市(厅)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奖励证书为准)或获盟市(厅)级以上工艺美术教学或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三等奖2次;4.作品或项目获自治区(省、部)级专业展评二等奖以上1项或盟市(厅)级一等奖以上2项;5.主要参与完成盟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项目需通过相关部门鉴定或验收;6.公开出版工艺美术作品集1部,包含独立创作工艺美术类设计或制作作品4件(套)以上,其中至少2件(套)作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取得具有较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上,或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上。第十五条 助理工艺美术师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运用专业技艺知识独立完成一般性专业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处理专业范围内一般性技艺难题。具有指导工艺美术员工作的能力。第十六条 工艺美术员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辅助性专业工作的操作能力。第十七条 工艺美术师破格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直接申报工艺美术师:(一)作为第一撰写人或作者发表至少2篇专业性学术论文、专业性研究报告、专业技艺创作总结报告等。(二)参与编制完成至少一项行业标准或团体地方标准。(三)参与恢复传承并发展1项濒临失传传统技艺。(四)作品获中央国家机关保留目录中的评比达标表彰工艺美术类全国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或经省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省市级工艺美术类一等奖3项,或二等奖5项以上。 第四章  附  则第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工艺美术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期间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第十九条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目录:(一)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玉雕、石雕、竹木核根雕、砖雕、泥塑、面塑、印刻、砚刻、蛋雕、纸雕等;金属工艺:金银器物、青铜器、铁器、锡器、刀剑工艺品等;陶瓷工艺:陶类、青瓷类、黑瓷类、白瓷类、钧瓷、汝瓷、官瓷、三彩、绞胎、唐花瓷、澄泥砚、刻瓷、瓷绘、琉璃器等;编织绣染工艺:汴绣、织毯、丝棉麻织、竹草木编、绢花、刺绣、彩绣、印染等;漆器工艺:雕漆、漆器髹饰、漆髹乐器等;花画工艺(工艺画):皮画、漆画、版画、年画、烙画、沙画、壁画、秸秆画、古建彩画等;珠宝玉石首饰工艺:金银等各类材质首饰设计、珠宝设计等;家具工艺:传统家具设计、工艺、制作等;民族民间工艺:灯彩、香道、花艺、戏剧服饰、马鞍具、蒙古包等;文物修复:青铜器修复、装裱装帧修复、古字画临摹、陶瓷修复、漆类、织物类、拓片等;其他工艺美术:乐器工艺、标本制作、剪纸、皮影制作等。(二)现代工艺美术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包装装璜设计、传媒艺术设计、装帧设计等;环境艺术:室内艺术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公共艺术:装饰艺术、展示艺术设计、雕塑设计、纤维艺术等;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设计、游戏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工业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饰设计等;其他艺术设计:网页设计、网店装饰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主持”是指科研课题、工程项目或标准的第一完成者。(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三)“年”均为周年。(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五)展览或竞赛:指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评委会认可的展览或竞赛。其中:国家级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轻工联合会“百鹤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等;省级包括但不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品飞马奖”等。(六)主要参与人员:指完成项目(课题)的技术主管或骨干,从事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不能视为主要参与者。(七)研究报告:指对工艺美术项目的研究报告,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的技术报告或反映项目情况的专项统计分析报告等。(八)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级额定获奖人数内取得个人奖励证书者(以奖励证书为准),对只有项目获奖而不列个人名字的奖项,需提供获奖项证书(集体)和单位对获奖者排名的证明及该项目报告责任表,或颁奖部门认可的获奖排名的证明。第二十一条 申报人员存在伪造、变造证件、证明等申报材料情形的,或有其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对已通过评审的人员,取消其职称,由发证机关收回其职称证书,并从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相应职称评审。第二十二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 本评审条件中所涉及到的业绩成果被“有关主管部门鉴定、验收”等条款,均以申报人员提供的有关主管部门下发的认证文件或证书为依据。第二十四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04号)同时废止。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光伏硅基专业技术...

    2023-06-26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光伏硅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光伏硅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光伏硅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精神,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中从事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碳化硅、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硅基新材料、光伏发电等有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光伏硅基工程工作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切实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推行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理论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作业绩综合评价制度,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标志性成果转化应用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第四条 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其中,正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为高级职称,工程师为中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为初级职称。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十二级,技术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第五条 打通高技能人才和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参加本专业职称评审。第六条 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    第七条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八条 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第九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一)申报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且取得本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    (二)申报光伏硅基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博士学位,且取得本专业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博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且取得本专业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    (三)申报光伏硅基工程专业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博士学位;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且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且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    4.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且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    (四)申报光伏硅基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且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    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且取得本专业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    4.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且取得本专业技术员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4年。    (五)申报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    2.具备大学专科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且在工程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    (六)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具备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职称评审。第十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二条 正高级工程师    (一)专业理论水平    具有系统、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二)工作能力    1.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本专业发展;    2.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能够有效指导高级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三)工作业绩与成果    申报人员需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完成本专业领域重大项目,能够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    1.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5万字以上,译著8万字以上)1部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非公经济组织、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2.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发的本专业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主持完成1项以上或作为骨干承担2项以上自治区(省、部)级大型工程项目,并获自治区级工程类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上或三等奖2项以上;在非公组织或盟市及以下地区工作者,主持完成当地重大工程项目并获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行业一等奖2项以上。    3.主持或作为骨干承担大型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改进项目3项以上,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4.在生产科研实践中,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某一技术领域空白,经国内同行专家或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5.在大型企业的生产科研中,在企业发展规划、生产技术措施、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关键性作用,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6.主持制定的本学科或本行业技术发展规划,撰写的国家级工程、科研课题立项论证报告或制订的技术方案,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7.主持编制国家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划1项以上,或自治区(省、部)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划3项以上,并正式公布实施。    8.主持完成自治区(省、部)级重点或大型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2项以上,或可行性研究4项以上,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并取得显著效益。    9.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10.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11.在专业工作中,消除事故隐患或进行突发事件救助,分析提出改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建议或预防事故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自治区(省、部)级以上表彰或二等功以上嘉奖。    第十三条 高级工程师    (一)专业理论水平    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水平的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熟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掌握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熟悉有关本专业的方针、政策,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经贸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二)工作能力    1.具有解决生产实践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参与解决生产建设、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2.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三)工作业绩与成果    申报人员须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突出,能够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    1.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术专著(5万字以上,译著8万字以上)1部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非公经济组织、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2.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其中主持完成1项以上或作为骨干承担2项以上自治区(省、部)级大型工程项目,并获自治区级工程类技术成果三等奖;在非公组织或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主持当地重大工程项目并获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或自治区行业一等奖。    3.主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改进全过程,或主持及作为技术骨干承担2项以上企业的技术规划设计工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盟市(厅、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4.在生产科研实践中,解决过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自治区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经盟市(厅、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5.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自治区(省、部)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划1项以上,并正式公布实施。    6.主持或作为骨干完成盟市(厅、局)级重点或大型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1项以上,或可行性研究2项以上,通过同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并取得显著效益。    7.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项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盟市(厅、局)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8.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推广应用中,将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盟市(厅、局)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9.在专业工作中,消除事故隐患或进行突发事件救助,分析提出改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建议或预防事故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盟市(厅、局)级以上表彰或三等功以上嘉奖。    第十四条 工程师    (一)专业理论水平    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了解本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或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的管理方法;依据本专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研究、设计、生产;较好地掌握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    (二)工作能力    1.具有一定的技术研究能力,能够总结撰写技术性研究成果或技术报告;    2.具有指导、审核本专业助理工程师学习、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业绩与成果    具有独立承担较复杂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范围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完成盟市(厅、局)级立项的研究课题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盟市(厅、局)级综合性研究课题2项以上,成果经过盟市(厅、局)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鉴定,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且科研成果得到较好的推广使用。    2.独立完成1项以上产品开发任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的科技成果中2项以上列为盟市(厅、局)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4.科研成果获盟市(厅、局)级或同级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    5.在盟市(厅、局)级工程项目或长周期攻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经过专家审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或提出的关键性意见被采用后获得明显效果(需提供专家推荐信或用人单位证明)。    6.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发行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学(技)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7.参与撰写本专业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译著。第十五条 助理工程师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具有独立完成本单位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一般技术性工作的能力,认真完成单位分配的技术工作,并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具有指导技术员工作的能力。    第十六条 技术员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光伏硅基工程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第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主持”是指科研课题、工程项目或标准的第一完成者。    (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    (三)“年”均为周年。    (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需取得职业资格的,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光伏硅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第二十条 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办事机构调查核实,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    第二十一条 申报人员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信息与通信专业技...

    2023-06-25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2023年6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系列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精神,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中从事光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交换技术、设备环境、互联网技术、终端技术、传输与接入、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应急通信、宽带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信息与通信系统工程和网络规划设计、信息与通信业务与服务、通信工程质量监理等信息与通信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设计规划、系统集成与研发、工程建设、生产、运维、技术管理、技术支撑服务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推行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作业绩综合评价制度,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注重标志性成果转化应用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第四条 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其中,正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为高级职称,工程师为中级职称,助理工程师为初级职称。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第五条 打通高技能人才和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领域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参加本专业职称评审。第六条 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中级、初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通过全国统一的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不再进行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第七条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八条 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第九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一)申报信息与通信专业正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且取得本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二)申报信息与通信专业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且取得本专业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博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5年,其中,取得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可提前1年申报。(三)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具备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职称评审。第十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二条 正高级工程师(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全面系统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信息与通信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或在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发展。(二)工作能力1.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完成本专业领域重大项目,能够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3.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能够有效指导高级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员取得信息与通信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业绩、成果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3条:1.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信息与通信专业或相关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5万字以上,译著8万字以上)1部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非公经济组织、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2.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发的信息与通信专业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主持完成1项以上或作为骨干承担2项以上自治区(省、部)级大型工程项目,并获自治区级工程类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上或三等奖2项以上;在非公组织或盟市及以下地区工作者,主持完成当地重大工程项目并获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行业一等奖2项以上。3.主持或作为骨干,在信息与通信行业的企业承担技术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改进项目3项以上,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4.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生产科研实践中,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某一技术领域空白,经国内同行专家或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5.在信息与通信领域中企业的生产科研方面,对企业发展规划、生产技术措施、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关键性作用,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6.主持制定的信息与通信学科或信息与通信行业技术发展规划,撰写的国家级工程、科研课题立项论证报告或制定的技术方案,经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7.主持编制国家级信息与通信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划1项以上,或自治区(省、部)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划3项以上,并正式公布实施。8.主持完成信息与通信领域自治区(省、部)级重点或大型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2项以上,或可行性研究4项以上,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并取得显著效益。9.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1项以上信息与通信类国家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10.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11.在信息与通信专业工作中,消除事故隐患或进行突发事件救助,分析提出改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建议或预防事故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自治区(省、部)级以上表彰或二等功以上嘉奖。第十三条 高级工程师(一)专业理论水平系统掌握信息与通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水平的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熟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掌握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熟悉有关本专业的方针、政策,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经贸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二)工作能力1.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具有解决生产实践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建设、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难题;2.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员须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工作,业绩突出,能够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1.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出版信息与通信专业或相关专业学术专著(5万字以上,译著8万字以上)1部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非公经济组织、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2.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其中主持完成1项以上或作为骨干承担2项以上自治区(省、部)级大型工程项目,并获自治区级工程类技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在非公组织或旗县及以下地区工作者,主持当地重大工程项目并获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或自治区行业一等奖。3.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主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改进全过程,或主持及作为技术骨干承担2项以上企业的技术规划设计工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盟市(厅、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4.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的生产科研实践中,解决过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自治区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经盟市(厅、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5.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自治区(省、部)级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划1项以上,并正式公布实施。6.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主持或作为骨干完成盟市(厅、局)级重点或大型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1项以上,或可行性研究2项以上,通过同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并取得显著效益。7.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1项以上与信息与通信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盟市(厅、局)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8.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推广应用中,将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盟市(厅、局)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9.在本专业工作中,消除事故隐患或进行突发事件救助,分析提出改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建议或预防事故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盟市(厅、局)级以上表彰或三等功以上嘉奖。 第四章  附  则第十四条 本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信息与通信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第十五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主持”是指科研课题、工程项目或标准的第一完成者。(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三)“年”均为周年。(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ISBN国际标准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第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定需取得职业资格的,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第十七条 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办事机构调查核实,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第十八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九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2023-05-08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现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8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2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精神,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文物博物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文物博物专业技术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具体包括:文物博物馆研究类:包括从事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规划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的专业技术人员;文物保护类:包括从事文物修缮、修复、复制、拓印、监测、鉴定、保管、安全等的专业技术人员;文物考古类:包括从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的专业技术人员;文物博物利用类:包括从事文物博物的陈列展示、教育传播、文创研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品德放在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首位,全面考察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行为,倡导科学精神,坚守道德底线,对违法、失信和学术不端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实施一票否决。切实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注重工作绩效和创新成果,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第四条  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名称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其中,研究馆员为正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为副高级职称,馆员为中级职称,助理馆员为初级职称。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第五条  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第六条  申报人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业规范、单位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第七条  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且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第八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一)申报文物博物专业研究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后,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5年。(二)申报文物博物专业副研究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取得馆员职称后,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2年;2.具备其他学历,取得馆员职称后,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5年。(三)申报文物博物专业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2年;3.具备其他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4年。(四)申报文物博物专业助理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硕士学位;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1年见习期满,经考察合格;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文物博物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4.高中毕业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从事文物博物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第九条  打通高技能人才和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文物博物专业技术领域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参加本专业职称评审。第十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一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二条  研究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相应学术、技术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动向,具有引领本专业理论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在本专业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精通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工作能力1.科研工作能力强,能够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或指导完成重大科研任务、工程或项目,在专业领域内起带头和指导作用。2.在文物博物专业工作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符合下列条件:(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能够主持完成并结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的,应能够主持制定多项自治区(省、部)级的文物保护规划或修缮复原设计方案,并主持完成修复工作,在文物修复技术上有重要创新;从事文物复制、拓印的,应能够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多次发表相关专业作品,并起到重要影响;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的,应能够主持完成500件(套)以上的文物建档、登录工作,能够主持制定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或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从事文物鉴定的,应对某一类文物有很高的鉴定水平,能够独立评判该类型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经济价值,能够主持多项大、中型重要文物鉴定、评估工作;(3)从事文物考古的,应能够主持国家或自治区(省、部)级重大考古发掘项目或开展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验收合格并公开发表相关报告;(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应能够主持实施重大展陈项目;或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多个大、中型社会教育项目,完成相应陈列展览的讲解词编写及宣传推广;或能够主持完成自治区(省、部)级或多项盟市(厅、局)级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的设计开发和落地实施。3.具有指导、培养副研究馆员、馆员等开展专业研究或实践操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1.在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或者具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成功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技术成果;或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或第二负责人完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物博物相关工作或项目。其中:(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对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规划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某一领域或某一门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很高的研究水平,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2项自治区(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的,应制定大、中型文物的文物保护修复规划或方案3篇,并按照规范要求主持完成并通过验收重要的文物保护和修复项目3项;从事文物复制、拓印等的,应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作品100个版面以上;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的,应制定科学的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文物保管保护或利用方案、文物监测方案等3个,被采纳或实施;从事文物征集鉴定的,应主持过2次大型文物鉴定评估工作或5次中型文物鉴定工作;(3)从事文物考古的,应主持完成5次大型文物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或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或2项自治区(省、部)级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其中从事陈列展示的,应有2项以上重大原创性陈列的总体设计或主要设计,包括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主要制作工作等;从事社会教育的,应策划完成5项重大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撰写不少于2个陈列的讲解词,多次承担重大活动的接待讲解;从事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应主持完成1项自治区(省、部)级或3项盟市(厅、局)级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并通过结项验收。2.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其中不少于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上。3.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编制展览方案(包括展览大纲、形式设计方案、制作方案、重点文物创新展示设计方案、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案等)、文物修复方案、文物保护规划、文物安全设计方案、文物征集鉴定评估报告、社会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文创设计方案等5个,实施后至少有2个取得较大影响。4.独立出版本专业代表性学术著(译)作1部。5.合作出版的本专业学术著(译)作、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专业教材、古籍整理等2部,合作的著作须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译作须本人翻译8万字以上。第十三条  副研究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在相应学术、技术领域造诣较深;系统掌握本专业操作标准和规程,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能在专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和运用;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状况,并能结合新理论或新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二)工作能力1.具有较深的研究能力,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是专业领域内的骨干人才。2.在文物博物专业工作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符合下列条件:(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能够参与完成并结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的,应能够参与制定自治区(省、部)级或主持制定盟市(厅、局)级的文物保护规划或修缮复原设计方案,主持或参与完成修复工作;从事文物复制、拓印的,应能够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多次发表相关专业作品;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的,应能够主持完成300件(套)以上的文物建档、登录工作,能够参与制定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或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从事文物鉴定的,应对某一类文物有较高的鉴定水平,能够评判该类型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经济价值,能够主持大、中型重要文物鉴定、评估工作;(3)从事文物考古的,应能够参与国家或自治区(省、部)级重大考古发掘项目或开展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应能够参与实施重大展陈项目;或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大、中型社会教育项目,完成相应陈列展览的讲解词编写及宣传推广;或能够参与完成自治区(省、部)级或主持完成盟市(厅、局)级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的设计开发和落地实施。3.具有培养、指导馆员、助理馆员开展专业研究或实践操作的能力。(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1.在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等领域取得具有创新性和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或者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参与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或者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物博物相关工作或项目。其中:(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对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规划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某一领域或某一门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参与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2项自治区(省、部)级科研项目;(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的,应参与过针对不同质地文物的文物保护或修复方案的制定或实施,并多次解决过珍贵文物的修复、修缮和科技保护等难题,并按照规范要求参与完成重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项目2项以上;从事文物复制、拓印的,应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作品50个版面以上;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的,应制定科学的文物预保护、保管、监测或利用方案1个以上,被采纳或实施,并在馆藏文物的登记、定级、建档工作中有显著成绩;从事文物征集鉴定的,应主持过1次大型文物鉴定评估工作或3次中型文物鉴定工作;(3)从事文物考古的,应主持完成2次大型文物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或参与完成1项国家级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或2项自治区(省、部)级文物考古重点科研项目;(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其中从事陈列展示的,应有5项以上原创性陈列的总体设计或主要设计,包括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主要制作工作等;从事社会教育的,策划完成3项重大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或撰写不少于2个一般性展览的讲解词,熟练地进行讲解接待,具有一定影响力;从事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应参与完成1项自治区(省、部)级或主持完成2项盟市(厅、局)级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并通过结项验收。2.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3.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编制展览方案(包括展览大纲、形式设计方案、制作方案、重点文物创新展示设计方案、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案等)、文物修复方案、文物保护规划、文物安全设计方案、文物征集鉴定评估报告、文创设计方案、社会教育活动策划方案等3个,实施后具有一定影响力。4.作为执笔人之一,公开出版本专业论(译)著1部。5.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文物博物专业人员,以及文物保护、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专业,可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第十四条  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操作标准和规程,熟悉本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在专业工作中予以运用;基本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工作能力1.能够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开展本专业工作。2.在文物博物专业工作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并符合下列条件:(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能够参与完成并结项盟市(厅、局)级科研项目;(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复制、拓印的,应能熟练掌握某一类文物的修复技术,能够参与制定盟市(厅、局)级的文物保护规划或修缮复原设计方案,独立承担一般文物的修复工作;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鉴定的,应能够熟练掌握某一类文物的保管技术,独立完成200件(套)以上的文物建档、登录工作,或应对某一类文物有一定的鉴定水平,参与多次中型文物鉴定工作;(3)从事文物考古的,应能够参与盟市(厅、局)级考古发掘项目或文物考古科研项目和文物普查工作;(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应能够完成一般性展陈项目;或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中小型社会教育项目,完成相应陈列展览的讲解词编写及宣传推广;或能够利用馆藏资源,参与文创产品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的设计开发。(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1.在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等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或者能够较为熟练解决常见的技术问题、取得某些技术成果;或者作为参与人完成一定的文物博物相关工作或项目,能够独立承担部分工作。其中:(1)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的,应对基础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规划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某一领域或某一门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多次参与完成相关项目或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2)从事文物保护的,其中从事文物修缮、修复、复制、拓印的,应多次解决过一般文物修复、修缮和科技保护等难题,或有若干独立修复或复制的作品受到单位肯定;从事文物保管、安全、监测、鉴定的,应在馆藏文物的登记、定级、建档、监测等工作中独立完成200件以上,或对某一时代或某一门类文物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保护水平,参与鉴定一般文物200件以上;(3)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应参加过2次以上大型文物遗址的考古调查或发掘项目,或参加盟市(厅、局)级文物考古科研项目1项,并取得一定考古成果;(4)从事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的,其中从事陈列展示工作的,应有3项以上一般性陈列的设计或主要设计,包括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主要制作工作等;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策划完成2项一般性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能撰写陈列展览的讲解词,熟练地进行讲解;从事文创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应研发文创产品10种以上或参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2项以上。2.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3.参与编制展览方案(包括展览大纲、形式设计方案图纸、制作方案图纸、重点文物创新展示设计方案图纸、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案及效果图等)、文物修复方案、文物保护规划、文物安全设计方案、文物征集鉴定评估报告、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等2个。4.参与编写过公开出版的专业书籍。第十五条  助理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基本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或者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文物博物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法规。(二)工作能力1.能够在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工作。2.基本具备从事文物博物馆研究、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文物博物利用及相关展览展示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各项日常基础性工作。 第四章  附则第十六条  本评审条件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文物博物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第十七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主持”是指科研课题、项目或标准的第一完成者。(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三)“年”均为周年。(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核心期刊是指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所列核心期刊或SCI收录、EI收录的论文。第十八条  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办事机构调查核实,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第十九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展览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24号)、《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博物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25号)同时废止。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2023-05-08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年5月8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图书资料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4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精神,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事图书资料(包括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图书资料专业技术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品德放在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的首位,全面考察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行为,倡导科学精神,坚守道德底线,对违法、失信和学术不端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实施一票否决。切实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注重工作绩效和创新成果,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第四条  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名称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其中,研究馆员为正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为副高级职称,馆员为中级职称,助理馆员、管理员为初级职称。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初级职称中,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第五条  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第六条  申报人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业规范、单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第七条  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且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第八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一)申报图书资料专业研究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5年。(二)申报图书资料专业副研究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取得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2年;2.具备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5年。(三)申报图书资料专业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2年;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4年;4.具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下同)毕业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7年。(四)申报图书资料专业助理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硕士学位;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见习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管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2年;4.具备高中毕业学历,取得管理员职称后,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4年。(五)申报图书资料专业管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大学专科或高中毕业学历,从事图书资料相关工作满1年。第九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第十条  申报人员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一条  研究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具有本领域系统完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有较系统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在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或指导完成重大科研任务、工作项目中表现优异,是自治区本领域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二)工作能力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工作经验丰富,在本领域有较高的专业影响力;2.承担过本专业自治区(省、部)级科研项目;3.能带领团队开创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培养、指导副研究馆员、馆员开展专业研究或策划实施工作项目的能力;4.具有较为全面的业务技能,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从事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等专业中的研究工作的,应对某一专业领域有广泛实践基础和深入研究,带领团队取得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工作成绩卓著;从事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等专业中的业务工作的,应具有很强的实践工作能力,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取得具有显著实用价值或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工作项目成果,或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成功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三)科研和学术成果申报人申报的代表作或标志性成果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两条以上,其中1、2条中必备一条,3、4、5条中必备一条:1.获得自治区(省、部)级本专业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2.主持完成1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本专业科研课题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3项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本专业科研课题;3.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其中,必须有2篇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4.独立出版本专业学术著(译)作1部,著作字数不少于10万字,译作不少于20万字;5.合作出版的本专业学术著(译)作、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专业教材、古籍整理等2部,合作的著作须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译作须本人翻译8万字以上,参考工具书等须本人编写10万字以上。(四)工作业绩成果申报人须在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主要参与)制定本专业的标准、规程,得到自治区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鉴定认可;或独立解决专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并得到自治区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认可推广1项以上,或得到盟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认可推广2项以上;2.主持(主要参与)撰写的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政策建议、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等成果,被自治区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采纳、运用、推广等1项以上,或被盟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采纳、运用、推广等2项以上;3.主持(主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1项以上,或盟市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2项以上;4.主持(主要参与)完成的读者服务案例、社会教育项目,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自治区(省、直辖市)图书馆学会、自治区(省、直辖市)级图工委案例奖,或在自治区级得到推广1项以上、或在盟市级得到推广2项以上;5.主持(主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大型书目索引或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编制工作1项以上,或完成盟市级大型书目索引或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编制工作2项以上;6.在面向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业务培训班讲授课程,课程总课时达到60课时或培训总人次达500人次以上;或主持(主要参与)开展自治区级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1项以上,或盟市级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2项以上; 7.主持(主要参与)完成数字资源建设、多媒体应用、文献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服务相关技术工作,获得图书资料相关行业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项,或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或主持(主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项目1项以上,或盟市级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项目2项以上;或主持(主要参与)完成重大古籍文献整理、修复与科学利用项目2项以上。第十二条  副研究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系统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在专业范围内的某一方面有专长或有较深的造诣,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自治区本领域的业务骨干。(二)工作能力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2.具有承担自治区(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重要理论或技术问题;3.能带领团队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培养、指导馆员、助理馆员开展专业研究或实施工作项目的能力;4.具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分析、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专业的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或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在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专业的实际工作中,作为主要参与人取得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或较大社会效益的工作项目成果,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关键技术攻关。(三)科研和学术成果申报人申报的代表作或标志性成果须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两条以上,其中1、2条中必备一条,3、4条中必备一条:1.获得自治区(省、部)级本专业三等奖1项,或盟市(厅、局)级本专业一等奖1项或二、三等奖2项以上;2.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2项本专业盟市(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3.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4.作为主要执笔人,公开出版过本专业论(译)著。(四)工作业绩成果申报人须在取得馆员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主要参与制定本专业的标准、规程,得到盟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鉴定认可,或参与解决专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并得到盟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认可推广1项以上;2.主要参与撰写的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政策建议、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等成果,被盟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学(协)会采纳、运用、推广等1项以上;3.主要参与盟市级以上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1项以上;4.主要参与完成的读者服务案例、社会教育项目在盟市级以上得到推广1项以上;5.主要参与盟市级以上大型书目索引或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编制工作1项以上;6.在面向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业务培训班讲授课程,课程总课时达到40课时或培训总人次达350人次以上;或主要参与组织开展图书馆员业务培训班辅导总人次达1000人次以上;或主要参与组织盟市级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1项以上;7.主要参与完成数字资源建设、多媒体应用、文献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服务相关技术工作,获得图书资料相关行业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项,或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以上;或主要参与完成盟市级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项目1项以上;或主要参与完成重大古籍文献整理、修复与科学利用项目1项以上。第十三条  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较为系统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业务规范,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本领域必要的研究方法和专业技术,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二)工作能力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能独立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具有指导助理馆员开展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为扎实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分析、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协助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研究任务;或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能协助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重大活动、科研项目或关键技术攻关。(三)科研和学术成果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条以上,其中1、2条中必备一条,3、4条中必备一条:1.获得盟市(厅、局)级本专业奖项;    2.参与盟市(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    3.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或在盟市(厅、局)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4.参与编写过公开出版的专业书籍。(四)工作业绩成果申报人须在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参与制定或修订本单位图书资料业务发展规划或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等1项以上,并颁布实施;2.参与撰写的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政策建议、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等成果,被本单位采纳、运用、推广等1项以上;    3.参与本单位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1项以上;    4.参与完成的读者服务案例、社会教育项目在本单位得到推广1项以上;    5.参与本单位大型书目索引或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编制工作1项以上;    6.参与组织开展图书馆员业务培训班辅导总人次达200人次以上;或参与组织本单位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1项以上,或参加本单位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并获奖1项以上;    7.参与本单位数字资源建设、多媒体应用、文献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服务相关技术工作1项以上,或参与本单位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项目1项以上。第十四条  助理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基本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二)工作能力具备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够胜任采编、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其中1个领域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三)工作业绩成果申报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协助制定或修订本单位业务发展规划或标准规范、规章制度1项以上;2.协助撰写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调研报告、政策建议、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等成果1项以上;3.协助开展本单位采编业务建设项目1项以上;4.协助完成读者服务案例、社会教育项目1项以上;5.协助开展本单位书目索引或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编制工作1项以上;6.协助组织开展图书馆员业务培训班辅导总人次达50人次以上,或协助组织本单位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1项以上;7.协助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多媒体应用、文献保护与修复等技术开发与服务相关技术工作1项以上,或协助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1项以上。第十五条  管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初步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二)工作能力具有完成一般性辅助工作的实际能力。   (三)工作业绩成果在图书资料专业岗位工作期间,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章  附则第十六条  本评审条件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图书资料专业技术工作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第十七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主持”是指科研课题、项目或标准的第一完成者。(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三)“年”均为周年。(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核心期刊是指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所列核心期刊或SCI收录、EI收录的论文。第十八条  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办事机构调查核实,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第十九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23号)同时废止。   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系列群众文化专业技术...

    2023-05-08 朗读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系列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的通知,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干部)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    现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系列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年5月8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系列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7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2〕60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7〕36号),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职称改革指导意见,为发挥好人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在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事群众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等)的组织、策划、宣传、辅导、理论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群众文化专业技术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第三条  本评审条件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倡导科学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切实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推行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注重工作绩效和创新成果,将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第四条  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名称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其中,研究馆员为正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为副高级职称,馆员为中级职称,助理馆员、管理员为初级职称。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初级职称中,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第五条  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通过相应评审委员会评审(正高级研究馆员暂由文化和旅游部代评审,并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取得。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第六条  申报人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业规范、单位规章制度和实践操作规程,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服务。第七条  申报人任现职以来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且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第八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一)申报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取得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2年;2.具备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5年。(二)申报群众文化专业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2年;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4年;4.具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下同)毕业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7年。(三)申报群众文化专业助理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硕士学位;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见习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管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2年;4.具备高中毕业学历,取得管理员职称后,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4年。(四)申报群众文化专业管理员须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大学专科或高中毕业学历,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满1年。第九条  破格申报条件按照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能力业绩条件第十条  申报者除具备第二章规定的申报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相应能力业绩条件。第十一条  副研究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精准掌握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础理论(群众文化管理学、群众文化发展史、群众文化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在本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并较好地掌握相关专业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能够把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通本专业业务规范,对本专业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二)工作能力1.能够制定和撰写本专业事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总结报告,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2.具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业务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组织实施能力,能够主持制定大中型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活动的计划、方案,并有效地组织实施;4.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专门研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5.有较高的辅导、培训、编创能力,具备审定、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申报的代表作或标志性成果须达到自治区级领先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两条,其中1、2、3、4条中必备一条,5、6、7、8条中必备一条:1.主持(主要参与)自治区(省、部)级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2次;或主持(主要参与)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3次;2.主持(主要参与)自治区(省、部)级以上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年均5期(次),培训学员的作品参加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文艺汇演、比赛、作品展览年均至少2次;或主持(主要参与)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年均3期(次),培训学员的作品参加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文艺汇演、比赛、作品展览年均至少1次;或主持(主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年均1期(次),并能够提升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3.主持(主要参与)并指导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材料,有2项(人)以上入选自治区级项目或代表性传承人;4.主持(主要参与)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刊物、成果、资料的编撰和出版工作2项以上,业绩成效显著;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运用、模式推广、衍生发展等方面做出本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成果;或主持(主要参与)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调查研究,撰写3篇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统计分析报告、科研课题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等业务报告;5.编创(或表演)的作品、节目获自治区(省、部)级以上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或主持(主要参与)自治区(省、部)级以上群众文化活动及各类比赛、汇演,并获2项组织奖;6.美术、摄影等专业人员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展厅举办过个人作品展;或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5幅(件)以上;或有3幅(件)作品获自治区(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或有2幅(件)作品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7.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3篇以上论文,或公开出版专(译)著1部;或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专业作品15篇(件)以上;或有2篇(件)作品获自治区(省、部)级三等奖以上;8.参与完成自治区(省、部)级以上本专业研究课题1项以上,取得显著成绩。第十二条  馆员(一)专业理论水平熟悉群众文化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的基本规律,较系统地掌握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人所从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研究;能够了解本专业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业务规范及具体专业岗位职责和要求。(二)工作能力1.能够撰写本专业年度计划、撰写调研报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2.具有较扎实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分析、处理本专业工作中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有一定的组织实施能力,能够参与制定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计划、方案,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4.能够指导、检查和审核助理馆员业务工作,能够编写本专业教材(案),能够参与完成本专业培训班进行教学培训示范任务。(三)工作业绩与成果申报人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两条,其中1、2、3条中必备一条,4、5、6、7条中必备一条:1.参与组织盟市(厅、局)级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1次;或参与组织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2次;  2.参与组织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训年均1期(次);或参与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年均1期(次);3.参与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材料,有1项(人)以上入选;或参与撰写至少1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工作记录、专项调研等业务报告;4.参与编创(或表演)的作品、节目至少1部获盟市(厅、局)级三等奖以上;或参与旗县(市、区)级以上群众文化活动及各类比赛、汇演,并获1项组织奖;5.美术、摄影等专业人员举办过个人作品展;或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5幅(件)以上;或有1幅(件)作品获盟市(厅、局)级三等奖以上;6.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3篇以上论文;或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专业作品5篇(件);或有1篇(件)作品获得旗县(市、区)级三等奖以上;7.参与完成盟市(厅、局)级以上本专业研究课题至少1项。第十三条  助理馆员基本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完成群众文化工作中日常基础性工作的能力,认真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第十四条  管理员初步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辅助工作的实际能力。 第四章  附则第十五条  本评审条件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均应与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相关,且为任现职以来取得(工作业绩成果和获得奖项均应为等级内额定人员),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第十六条  本评审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主持”是指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科研课题、项目,组织策划大型活动或制定标准。(二)“以上”“以下”均含本级或本数。(三)“年”均为周年。(四)专著译著是指取得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学术期刊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以刊载研究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文献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第十七条  申报人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隐瞒被处分处理等相关情况的,由用人单位取消其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经推荐单位和评委会办事机构调查核实,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第十八条  申报人除符合本评审条件所明确的要求外,还须符合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对本评审条件相关条款在申报评审年度自治区职称工作安排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九条  本评审条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群众文化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22号)同时废止。点击查看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