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盟市动态

  • 呼和浩特:AI筛简历 模拟面试增信心

    2025-03-28 朗读

    呼和浩特:AI筛简历 模拟面试增信心,

  • 岗位扩容+精准服务——乌海市聚力打造就业“强磁场”

    2025-03-27 朗读

    岗位扩容+精准服务——乌海市聚力打造就业“强磁场”,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百姓福祉。    今年年初,“就业促进行动”吹响了自治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号角。乌海市上下迅速响应,以岗位扩容提质、培训强基赋能、护航重点群体、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公共服务、权益保障升级等举措为抓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3月19日至22日,乌海市招才引智团分别赴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开展“‘就’在乌海 ‘职’引未来”2025年乌海市招才引智系列招聘推介活动。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在展位前浏览招聘信息,询问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此次招聘活动累计收到求职简历1362份。乌海市融媒体中心全程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累计关注量达4.95万人次。    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张宇说:“推介会太及时了,让我们以‘最短距离’与用人单位联系对接,及时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    本次活动共组织5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现场推介招才引智政策,介绍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政策措施,发布紧缺需求岗位,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播带岗等方式向学子们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据了解,本次活动共提供1226个岗位,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化工、机电、机械等领域。    “推介活动推动我市与各高校在人才供给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峰说,乌海市将紧紧围绕乌海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精准“引、育、留、用”,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强磁场”。    此次推介活动是乌海市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践行招才引智促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乌海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66场,提供岗位1.9万个(次),达成初步意向4746人次。    此外,乌海市还精心做好就业指导服务。近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乌海市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乌海市大学生来乌留乌工程暨“筑梦乌海 共创未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活动在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举办。返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创业青年代表等130余人齐聚一堂,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活动中,乌海市优秀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创业心得,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向大学生介绍了乌海市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相关情况,为青年大学生现场答疑解惑。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前了解各行业的工作内容、掌握就业形势非常重要。这次活动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创业经历,对我有很大帮助。”大学生傅禹竞说。    今年年初,乌海市发布2025年民生实事清单。其中,围绕解决就业难问题列出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挖掘释放政策性岗位不少于1000个,帮助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50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60人、残疾人就业260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24场;推动乌海市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精准匹配,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2025年,乌海市将聚焦落实就业促进行动,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 包头:春风拂鹿城 就业创新篇

    2025-03-26 朗读

    包头:春风拂鹿城 就业创新篇,     “我的工作就是在家门口找到的,咱就业部门把招聘会开在了家门口,还主动上门服务,给我们讲政策,在包头,就业不再难,生活更舒坦。”近日,通过在青山区万达广场举办的招聘会顺利找到工作的张先生已经入了职,春节前后工作无缝衔接,让他对于在包头就业有了更大的信心。包头市在春节前后积极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就业服务行动,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全市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服务活动,为包头市的就业创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传递 送工入企    为了更好地助力就业,包头市就业部门发挥市、区两级就业服务专员作用,依托300名就业服务专员开展访企探岗,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线上平台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用工需求,建立详细的岗位信息库。同时,“送工入企直通车”再次启程,就业部门主动对接企业,精准掌握用工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收集求职者信息,将岗位与求职者的技能、就业意向进行细致匹配,“点对点”送工入企,“实打实”优化服务,开启“供需双精准”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组织298名求职者乘坐“就业直通车”直达包头市贝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宝颂轻量化技术有限公司、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振石(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参观选岗,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69人。    多点发力扩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范围,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多渠道、全方位宣传2025年“春风行动”和“春暖农牧民工”服务行动,公布就业创业需求服务保障联系电话,编制包头市农牧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信息采集表,广泛征集农牧民工集中返乡包车需求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向服务对象推送岗位信息,更好为农牧民工提供“点对点”返乡返岗服务。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春风”搭桥 带动就业    包头市人社就业部门充分利用春节后人员求职返岗“高峰期”和企业招人用人“黄金期”,大力推进就业促进行动,迅速落实“双招双引一优化”会议精神,推出以“就在包头,留在家乡”为主题的百场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就业包头”视频号每周进行直播带岗,充分发挥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和线上包头市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作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7场,达成就业意向8684人。    根据农牧民工和脱贫人口培训意愿、培训工种等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培训信息、提供培训服务,确保培训到位。结合岗位需求,积极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牧民工和脱贫人口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政策,切实提高农村牧区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技能水平及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36人(其中脱贫人口培训43人)。    持续提升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孵化基地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创业包头”和“逐梦鹿城创客汇”等创业服务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农牧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提前规划顶岗实习与创业培训,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提升培训后创业比例。加大对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硬核”护航 保障权益    落实欠薪“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长效机制,优先受理、快调速裁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打造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包您安薪”工作品牌,进一步畅通维权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了线上线下4个层级9条投诉举报维权渠道,重要时间节点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案件首问负责制、平台线索办理责任制和重点案件包案制,全面提高案件办理工作效能,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违法违规行为。    春节前后,各级人社就业部门组织开展了春节慰问“送温暖”等活动,深入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农村牧区劳动者、留岗农牧民工、脱贫劳动力家中,了解就业、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送上春节慰问品、慰问金和“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并为有需求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受益面。截至目前,包头市返乡农牧民工4751人,返岗农牧民工3469人,走访农村牧区劳动力6642人,慰问留岗农牧民工25人。    此外,还举办了2025年就业援助暨创业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包头市劳务品牌、技能大师的知名成果,同时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充分展现了包头市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的优异成果。

  • 乌兰察布:一技傍身好就业

    2025-03-24 朗读

    乌兰察布:一技傍身好就业,    “真没想到,我都50多岁了还能找到这么稳定的工作,是计件的,多劳多得,别看我年龄大了,但干劲儿十足。”3月21日,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金戈服装厂打工的白粉梅兴奋地说。  在乌兰察布市,像白粉梅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的劳动者还有很多,这离不开乌兰察布市在促进就业工作的精心谋划与扎实推进。  乌兰察布市人社局抓开局、早行动,发布《关于征集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通知》,线下深入零工市场、社区、企业,线上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培训计划,全面了解群众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目前,累计征集培训意愿791人次,面向企业征集发布“订单定岗”培训计划20个班期890人。  为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精准施策,乌兰察布市人社局会同行业部门印发《“技能乌兰察布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制定了优化培训资源供给、实打实开展技能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等20项措施。同时,拿出真金白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品牌化技能培训,对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课时基准补贴标准上浮50%,对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课时基准补贴标准上浮20%。  乌兰察布市人社局着力打造“职业技能+劳务”双品牌,开展技能含量高、岗位需求紧缺、劳动者参训意愿强的培训。目前,该市共培育自治区级培训品牌6个,旗县级培训品牌8个。同时,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定岗”式培训,实现“结业即上岗”。    

  • 就在明天!呼和浩特市这场招聘会等您来→

    2025-03-21 朗读

    就在明天!呼和浩特市这场招聘会等您来→,

  • 新样板!乌海市海勃湾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2025-03-19 朗读

    新样板!乌海市海勃湾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为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乌海市海勃湾区结合自身就业工作实际,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为抓手,通过体系化布局、数字化赋能、精准化服务,探索出一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的创新路径,为全区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树立了标杆。    科学规划布局    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    海勃湾区明确了“科学规划建设、强化数字赋能”的建设目标,通过实地调研、科学选址,在街道、社区、零工市场等人口密集区域布局服务站点52个,构建起“1公里半径服务圈”。服务站配备了48名专职人员,实现了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让辖区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享受包括就业咨询、登记、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数智赋能    驱动“云上+线下”双引擎    海勃湾区创新搭建了“海勃湾数智零工市场”“海勃湾南部零工市场”小程序智慧服务平台,集成了岗位发布、智能匹配、政策查询等8大功能模块。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499家,新增注册简历7594个,目前平台实时发布的岗位数为3002个,平台及相关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已达到7.7万人次。同步推进线下服务场景建设,通过设置社区政策展板,开展“扫码知政策”活动,覆盖居民5.2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就业信息“触屏可查、扫码即达”。    精准施策    为“困难群体”提供贴心帮扶    聚焦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海勃湾区在零工市场建立了招工用工动态数据库,并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实施分类帮扶。依托社区网格员与驻村干部,定期组织入户调查走访,详细掌握辖区居民的个人情况、就业意向、技能水平、就业需求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包括就业培训、技能评价、补贴申领、就业推介、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有效推动人岗高效匹配,为辖区居民创造更多优质就业选择。    强化示范引领    激发“全域辐射”新效能    以林荫街道为试点,海勃湾区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工作法”(需求摸排、资源整合、精准对接、跟踪服务、效果评估),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复制。自服务站运行半年来,累计受理业务3896件次,服务满意度高达98.7%,成功实现了“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示范效应。海勃湾区就业中心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推动基层就业服务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的转变,从“单一服务”向“综合赋能”的升级,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下一步,海勃湾区将继续深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就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示范高地。

  • 通辽市:“巡回招聘”助力求职者家门口就业

    2025-03-18 朗读

    通辽市:“巡回招聘”助力求职者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3月15日,通辽市就业促进行动巡回招聘会继续走进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维多利摩尔城一楼中厅成功举办,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高效沟通对接桥梁。    “我是在开发区人社局公众号上看到的招聘会信息,后来又打电话咨询了工作人员,今天来到招聘现场主要想找销售、会计方面的工作,一共投了4份简历。”求职者赵薇说。    本次招聘会以“巡回招聘送服务 精准送岗促就业”为主题,由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结合产业特色,精心筛选新能源、现代农牧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100家,提供就业岗位 4280余个,涵盖生产制造、市场推广销售、能源环保化工、金融及互联网技术等多个领域。活动现场吸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牧民工等各类求职者4000余人,切实将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同时,活动采取“线下招聘+线上直播+政策帮扶+双向摸排”多元模式,有效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搭建起“云端”桥梁,通过“通辽开发区人社”抖音号同步直播,吸引4万余人次在线观看,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岗位信息、享受就业服务。    年初以来,通辽市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就业惠民生。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擦亮“就在通辽”求职招聘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巡回招聘”“园聘行动”等主题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73场,服务企业975家次,达成就业意向4254人次,促进各类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 呼和浩特:政策宣讲助企行

    2025-03-17 朗读

    呼和浩特:政策宣讲助企行,     3月14日,呼和浩特市举行惠企拓岗 “职”在青城“寻岗拓岗促就业、政策宣讲助企行”活动,吸引70余家企业参加本次活动。    呼和浩特市发改、工信、科技、审批、人社等部门通过政策宣讲、企业座谈、用工需求征集发布等形式,在企业用工、社保、就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就业服务。    填写企业用工需求了解相关政策直播招聘

  • 锡林郭勒:岗位触屏可及 人才踏“云”而来

    2025-03-14 朗读

    锡林郭勒:岗位触屏可及 人才踏“云”而来,     “我今年要毕业了,今天来参加招聘会。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关注了‘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每天发布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解读,官方平台真实可靠,信息检索便捷准确,正好是我现在最需要的。”近日,即将毕业的小张在参加2025年“春风行动”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春季大型招聘会时说。    近期,锡林郭勒盟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及“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宣介活动。据统计,“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当日涨粉600人,服务功能受到现场群众连连好评。截至目前,总关注人数达8.63万人,占锡林郭勒盟劳动力总数的13.5%,平均日访问量达1.88万人次。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就业服务中心聚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际需求,积极搭建便捷的线上公共就业服务阵地,精心打造“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送优质岗位资源和政策解读内容,推动就业服务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真正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招聘推介不停歇。“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在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宣介和求职招聘供需对接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    今年,锡林郭勒盟就业服务中心将不断推动“就业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号服务水平再优化、服务触角再延伸,进一步做优做强线上就业服务阵地,让更多好岗位触屏可及,更多人才踏“云”而来,更多企业乘“云”而上。与此同时,推进线上公共就业服务阵地与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双线同向发力,全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维度服务体系。

  • 兴安盟:技能培训促就业 开启发展新征程

    2025-03-13 朗读

    兴安盟:技能培训促就业 开启发展新征程,     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推行“配送式”“订单式”服务,按需开展订单、订向、订岗式技能培训工作,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月9日,在太平乡五星村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现场,记者看到编织老师正在详细讲解编织技巧和不同线材的特性,针对每个人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手把手地指导并给予耐心解答,村民们全神贯注地学习,不时互相交流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我是通过我们五星村的微信群,了解到光明家政到我们村里来免费培训,现在已经培训两天了,做一些筐或者是其他一些手工品,和姐妹儿在一起做这个手工特别的开心,也为我们农闲生活增加了一份色彩。”太平乡五星村村民桓桂清说。    近年来,手工编织品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突泉县紧跟实际,邀请相关培训学校的老师为村民授课,培训结束后,帮助学员对接相关企业和订单,实现技能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我们光明家政职业培训学校是通过社区或者乡镇,他们的村民需要哪种手工技能培训,然后我们光明家政就来到他们社区或者是村部,给他们集中进行免费培训,主要是手工编织能够让他们平时有一点点收入。”突泉县光明家政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高向宇说道。    与此同时,六户镇巨昌村党群服务中心内的保洁员培训课也热闹非凡。课程涵盖理论与实操两大板块,老师们先是详细讲解了保洁基础知识、不同清洁用品的使用方法、各类污渍的针对性处理技巧等事项。随后,在实操环节中,老师们现场指导学员实操演练并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通过这次家政公司来到我们这儿培训,给我们每个人创造了学习的机会,给我们提供平台,给我们找工作,对我们很有帮助。”六户镇巨昌村村民许红丽向记者说道。    为精准对接需求,丰富培训内容,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深入企业、乡镇、社区等地开展调研,精准掌握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中式烹调等十余种实用技能培训班,满足不用层次劳动者的培训需求。据了解,现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665人参加培训。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落实就业促进行动,推行‘配送式’‘订单式’服务,采集劳动者培训意愿,调查企业用工需求,采取‘送课下乡’等方式,按需开展订单、订向、订岗式技能培训工作,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深入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从‘扩规模’向‘深层次、保质量、促就业’转变,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方式,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杜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