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盟市动态

包头市东河区:打造劳务品牌 带动群众就业

发布时间: 2024-05-13 10:38
【字体大小: 】    

    “以前我们做针织就是自己用,没法变成实际效益,没想到现在还能因为这门手艺获得工作,每个月能领到工资的感觉太好了。”今年50岁的张女士来自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她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羊绒加工。

    在位于东河区的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和张女士从事类似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劳务品牌——鹿王羊绒加工工。

    劳务品牌是指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具有一定的从业规模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带动就业能力强。

    “从事纺织羊绒行业30多年,通过外派学习、师傅带徒、短期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培训等多种方式,已经带领企业发展高技能人才200余人。”鹿王企业研究中心技术带头人、研发中心负责人聂文山激动地说。也正是在他的潜心努力下,他的团队里的部分研发人员已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优秀个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十三五”毛纺行业科技带头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东河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以培育实用人才为基础,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多次深入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等各类技能培训,让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带动就业7000余人,先后培养了五万多专业技术人才,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更多。

    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亮闪闪的就业名片。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佳话。

    六合枕非遗传承人温永华,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钩编织,绣花等技艺。逐步掌握了家传六合枕制作技艺,并成立了“六合枕手工坊”。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妇女3000多人,先后有300多人通过学习参与到了六合枕制作之中,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2018年,“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人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她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先后荣获了“全市技术能手”“巾帼创业明星先进个人”“内蒙古最美创客”、内蒙古民间艺术大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合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治区级“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是东河区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劳务品牌。为更好实现促就业与惠民生的“双向奔赴”,东河区人社局在提质量、挖潜力上下功夫,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工种用工需求,帮助农村妇女学习一技之长。

    “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在东河区北辰生产加工饲料的车间里,工人张师傅话语中透着喜悦。他之前在老家做零工,每月工资只有900多元。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月收入5000多元,生活开启了新篇章。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建起来的。”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有发展优势的劳务品牌,东河区人社局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通过召开劳务对接洽谈活动、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推介活动等方式,提供岗位对接、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投身劳务品牌实现就业增收。“之前,我们的劳务品牌散乱无序,在明确了打造劳务品牌的推进措施后,我们按照资源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推动这些劳务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全区申请市级劳务品牌 3个,带动从业人员8000人,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努力实现以“东河嘉服”劳务品牌产业链为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倍增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培育特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构建‘政府引导+技能培训+市场推广+服务保障’工作模式,推动产业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各类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推动劳务品牌逐渐发展壮大。”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附件文档: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包头市东河区:打造劳务品牌 带动群众就业

发布时间:2024-05-13
来源:内蒙古日报
朗读

包头市东河区:打造劳务品牌 带动群众就业,     “以前我们做针织就是自己用,没法变成实际效益,没想到现在还能因为这门手艺获得工作,每个月能领到工资的感觉太好了。”今年50岁的张女士来自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她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羊绒加工。    在位于东河区的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和张女士从事类似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劳务品牌——鹿王羊绒加工工。    劳务品牌是指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具有一定的从业规模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带动就业能力强。    “从事纺织羊绒行业30多年,通过外派学习、师傅带徒、短期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培训等多种方式,已经带领企业发展高技能人才200余人。”鹿王企业研究中心技术带头人、研发中心负责人聂文山激动地说。也正是在他的潜心努力下,他的团队里的部分研发人员已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优秀个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十三五”毛纺行业科技带头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东河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以培育实用人才为基础,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多次深入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等各类技能培训,让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带动就业7000余人,先后培养了五万多专业技术人才,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更多。    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亮闪闪的就业名片。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佳话。    六合枕非遗传承人温永华,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钩编织,绣花等技艺。逐步掌握了家传六合枕制作技艺,并成立了“六合枕手工坊”。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妇女3000多人,先后有300多人通过学习参与到了六合枕制作之中,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2018年,“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人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她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先后荣获了“全市技术能手”“巾帼创业明星先进个人”“内蒙古最美创客”、内蒙古民间艺术大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合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治区级“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是东河区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劳务品牌。为更好实现促就业与惠民生的“双向奔赴”,东河区人社局在提质量、挖潜力上下功夫,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工种用工需求,帮助农村妇女学习一技之长。    “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在东河区北辰生产加工饲料的车间里,工人张师傅话语中透着喜悦。他之前在老家做零工,每月工资只有900多元。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月收入5000多元,生活开启了新篇章。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建起来的。”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有发展优势的劳务品牌,东河区人社局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通过召开劳务对接洽谈活动、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推介活动等方式,提供岗位对接、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投身劳务品牌实现就业增收。“之前,我们的劳务品牌散乱无序,在明确了打造劳务品牌的推进措施后,我们按照资源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推动这些劳务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全区申请市级劳务品牌 3个,带动从业人员8000人,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努力实现以“东河嘉服”劳务品牌产业链为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倍增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培育特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构建‘政府引导+技能培训+市场推广+服务保障’工作模式,推动产业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各类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推动劳务品牌逐渐发展壮大。”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我们做针织就是自己用,没法变成实际效益,没想到现在还能因为这门手艺获得工作,每个月能领到工资的感觉太好了。”今年50岁的张女士来自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她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羊绒加工。

    在位于东河区的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和张女士从事类似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劳务品牌——鹿王羊绒加工工。

    劳务品牌是指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具有一定的从业规模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竞争力,带动就业能力强。

    “从事纺织羊绒行业30多年,通过外派学习、师傅带徒、短期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培训等多种方式,已经带领企业发展高技能人才200余人。”鹿王企业研究中心技术带头人、研发中心负责人聂文山激动地说。也正是在他的潜心努力下,他的团队里的部分研发人员已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优秀个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十三五”毛纺行业科技带头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东河区人社局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以培育实用人才为基础,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多次深入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等各类技能培训,让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带动就业7000余人,先后培养了五万多专业技术人才,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更多。

    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亮闪闪的就业名片。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佳话。

    六合枕非遗传承人温永华,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钩编织,绣花等技艺。逐步掌握了家传六合枕制作技艺,并成立了“六合枕手工坊”。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妇女3000多人,先后有300多人通过学习参与到了六合枕制作之中,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2018年,“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人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她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先后荣获了“全市技术能手”“巾帼创业明星先进个人”“内蒙古最美创客”、内蒙古民间艺术大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合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治区级“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非遗六合枕制作缝纫工”是东河区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劳务品牌。为更好实现促就业与惠民生的“双向奔赴”,东河区人社局在提质量、挖潜力上下功夫,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工种用工需求,帮助农村妇女学习一技之长。

    “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在东河区北辰生产加工饲料的车间里,工人张师傅话语中透着喜悦。他之前在老家做零工,每月工资只有900多元。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月收入5000多元,生活开启了新篇章。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建起来的。”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有发展优势的劳务品牌,东河区人社局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通过召开劳务对接洽谈活动、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推介活动等方式,提供岗位对接、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投身劳务品牌实现就业增收。“之前,我们的劳务品牌散乱无序,在明确了打造劳务品牌的推进措施后,我们按照资源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推动这些劳务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全区申请市级劳务品牌 3个,带动从业人员8000人,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努力实现以“东河嘉服”劳务品牌产业链为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倍增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培育特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规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构建‘政府引导+技能培训+市场推广+服务保障’工作模式,推动产业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各类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推动劳务品牌逐渐发展壮大。”东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