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实践》杂志署名文章: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 2025-04-02 15:55
【字体大小: 】    


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翟瑛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总体要求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5.5%左右。

    自治区部署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以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迅速行动,通过提前考试、提前用编的方式,在2024年年底组织两次面向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础上,2025年又组织了全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累计释放20840个政策性岗位;紧抓春节前后返岗换岗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春暖农牧民工”“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等专项服务活动,围绕返乡农牧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求职培训和返岗需求,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活动等各类招聘697场次,提供岗位27.2万个,组织专车专厢帮助639人次顺利返岗,为18.3万人次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并发布“分级分类”的政策清单、“规范统一”的服务清单和“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等“四张清单”,畅通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渠道。2025年1—2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同比增长164%。下一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将创新工作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促匹配,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会同发改等部门加快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实施、招商引资中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落实就业岗位汇集机制,加强与重大项目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2025年新挖掘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技能内蒙古行动”,针对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双品牌,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深入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占比提高到50%以上。强化培训促就业导向,对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课时基准补贴标准上浮50%,提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岗位,加快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4万个左右,扩大自治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至3000人;组织开展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的技能培训和求职能力实训,加大见习岗位募集力度,开发更多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提高见习补贴标准,不断提升该群体求职就业能力;加强同教育部门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和服务衔接,广泛开展厅局长进校园活动,做到就业服务早启动、就业指导早介入。推动农牧民和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并重,充分发挥京蒙、东北三省一区、沿黄省区、西部省区和盟市间“4+N”劳务协作联盟作用,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压实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责任,合理开发就业援助岗位,探索就业帮扶“码”上服务,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切实兜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广泛征集发布创新创业项目,加大创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每个盟市至少建立1个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完善和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等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和2万元的创业补贴。扩大创业园(孵化基地)规模,降低入驻条件、简化申请流程,鼓励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开展“贷你创业”“源来好创业”等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持续优化创业环境。

    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打造“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移动客户端,动态更新“四张清单”,及时发布各部门推送的企业招聘与人才求职信息。持续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校、零工市场、工会驿站、商圈等优化升级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摸排群众就业、培训需求和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用工需求,广泛组织“专业化、行业化、小型化”专场招聘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展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和专场招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促就业服务。

附件文档:
上一篇 :
来源: 《实践》杂志2025年第4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实践》杂志署名文章: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4期
朗读

《实践》杂志署名文章: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翟瑛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总体要求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5.5%左右。    自治区部署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以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迅速行动,通过提前考试、提前用编的方式,在2024年年底组织两次面向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础上,2025年又组织了全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累计释放20840个政策性岗位;紧抓春节前后返岗换岗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春暖农牧民工”“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等专项服务活动,围绕返乡农牧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求职培训和返岗需求,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活动等各类招聘697场次,提供岗位27.2万个,组织专车专厢帮助639人次顺利返岗,为18.3万人次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并发布“分级分类”的政策清单、“规范统一”的服务清单和“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等“四张清单”,畅通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渠道。2025年1—2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同比增长164%。下一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将创新工作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促匹配,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会同发改等部门加快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实施、招商引资中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落实就业岗位汇集机制,加强与重大项目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2025年新挖掘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技能内蒙古行动”,针对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双品牌,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深入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占比提高到50%以上。强化培训促就业导向,对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课时基准补贴标准上浮50%,提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岗位,加快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4万个左右,扩大自治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至3000人;组织开展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的技能培训和求职能力实训,加大见习岗位募集力度,开发更多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提高见习补贴标准,不断提升该群体求职就业能力;加强同教育部门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和服务衔接,广泛开展厅局长进校园活动,做到就业服务早启动、就业指导早介入。推动农牧民和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并重,充分发挥京蒙、东北三省一区、沿黄省区、西部省区和盟市间“4+N”劳务协作联盟作用,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压实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责任,合理开发就业援助岗位,探索就业帮扶“码”上服务,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切实兜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广泛征集发布创新创业项目,加大创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每个盟市至少建立1个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完善和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等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和2万元的创业补贴。扩大创业园(孵化基地)规模,降低入驻条件、简化申请流程,鼓励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开展“贷你创业”“源来好创业”等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持续优化创业环境。    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打造“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移动客户端,动态更新“四张清单”,及时发布各部门推送的企业招聘与人才求职信息。持续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校、零工市场、工会驿站、商圈等优化升级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摸排群众就业、培训需求和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用工需求,广泛组织“专业化、行业化、小型化”专场招聘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展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和专场招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促就业服务。


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翟瑛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任务,总体要求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5.5%左右。

    自治区部署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以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迅速行动,通过提前考试、提前用编的方式,在2024年年底组织两次面向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础上,2025年又组织了全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累计释放20840个政策性岗位;紧抓春节前后返岗换岗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春暖农牧民工”“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等专项服务活动,围绕返乡农牧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求职培训和返岗需求,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活动等各类招聘697场次,提供岗位27.2万个,组织专车专厢帮助639人次顺利返岗,为18.3万人次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并发布“分级分类”的政策清单、“规范统一”的服务清单和“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等“四张清单”,畅通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渠道。2025年1—2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同比增长164%。下一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将创新工作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促匹配,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会同发改等部门加快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实施、招商引资中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落实就业岗位汇集机制,加强与重大项目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2025年新挖掘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技能内蒙古行动”,针对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双品牌,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深入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占比提高到50%以上。强化培训促就业导向,对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课时基准补贴标准上浮50%,提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岗位,加快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4万个左右,扩大自治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至3000人;组织开展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的技能培训和求职能力实训,加大见习岗位募集力度,开发更多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提高见习补贴标准,不断提升该群体求职就业能力;加强同教育部门全过程的数据共享和服务衔接,广泛开展厅局长进校园活动,做到就业服务早启动、就业指导早介入。推动农牧民和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并重,充分发挥京蒙、东北三省一区、沿黄省区、西部省区和盟市间“4+N”劳务协作联盟作用,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压实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责任,合理开发就业援助岗位,探索就业帮扶“码”上服务,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切实兜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广泛征集发布创新创业项目,加大创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每个盟市至少建立1个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完善和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等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和2万元的创业补贴。扩大创业园(孵化基地)规模,降低入驻条件、简化申请流程,鼓励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孵化基地)。组织开展“贷你创业”“源来好创业”等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持续优化创业环境。

    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打造“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移动客户端,动态更新“四张清单”,及时发布各部门推送的企业招聘与人才求职信息。持续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校、零工市场、工会驿站、商圈等优化升级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摸排群众就业、培训需求和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用工需求,广泛组织“专业化、行业化、小型化”专场招聘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展就业供需对接活动和专场招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促就业服务。